周陈霞,国际中文学院2022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研究生期间连续三年获学业一等奖学金,曾获校优秀团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

· 学习与科研 ·
在学习方面,截至目前,我取得绩点4、平均成绩94.23的成绩。
在科研方面,作为负责人主持校级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1项,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1项中外语言合作交流中心的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青年项目,现已结项。曾参加4次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2024年7月,参加第20届国际中文教育学术研讨会并宣读论文《国际中文基础汉语教材语法隐喻现象考察》;2023年10月,参加国际中文教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宣读论文《情感智力在汉语预科教育中的作用》;2023年5月,参加辽宁省国际中文教育协作机制建设会议暨“中国高校国际中文教育办学主体作用”高端论坛并宣读论文《国际学生艺术类课程远程线上教学的困境与对策》,获“优秀论文奖”;2023年3月,参加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第二届语言科学研究生论坛并宣读论文《基于“三一语法”理论的“V也白V”构式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获优秀奖。


关于科研,我认为首先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不断缩小并聚焦自己想要的研究领域。在一开始我对自己具体的研究方向并不明晰,但我的导师韩玉国老师给了我很多指引。在导师课上,他总是给我们分享很多自己想要探索的理论方向,不断开拓我们的思路。我的创新基金项目也正是在老师的帮助下成功立项。我的导师一直尊重并支持我的想法,每次找他写材料、改论文、签字都非常迅速给予反馈,每次论文卡壳的时候他的点拨也让醍醐灌顶。不论是曾经看到的导师采访,还是导师在师姐毕业论文答辩的寄语,我都能够感受到我的导师真正做学问的探索精神和钻研精神,就像他采访中说的“希望作为老师在别人一生当中起到一点作用”,他也真正在身体力行地感染着我们。其次,要落到笔下,积极写作。文科不像理工科需要很多实验,因此,如果希望自己能够做出点什么,一定要早点动笔写,如果只是在头脑中天马行空进行想象,不落到笔头,你的想法永远只会束之高阁,只有在写的时候才能发现自己存在的各种问题。最后,要积极关注学术动态,了解当下的研究热点和各类学术会议。
· 实习与实践 ·
我的实习经历如下:联合国总部语言与沟通交流培训股中文辅导老师、高途语文教研实习生、明德大学中文暑期学校单班课中文教师、海外志愿者岗中培训助教、汉语桥“年轻人的新消费”主题主讲教师、哥伦比亚大学线上中文教师、北京语言大学预科教育学院单班课教师。
在这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我曾经申请了两次联合国项目的中文教师,研一时,我并没有什么教学经验,因此也并没有成功如愿,在第二年申请时,我在截止时间的最后一天下午看到了通知,于是赶紧联系学院老师和我的导师签字盖章,面试时有了之前积累的种种教学经验,我也能够自如地应对老师们的各类问题。这一次的经历也让我真正感受到“得道者多助”。

除了科研与实习,我在研二期间同时担任北京语言大学校团委学术教育中心副主任、国际中文学院融媒体中心主编、22级4班团支书,组织和参与了多项活动。我乐于在多线程工作中找到平衡,这也让我能够更好地规划好自己的时间。

慎始敬终,行稳致远。从来到北语的那一刻,我就在思考如何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当我迷茫的时候,我就放下所有的顾虑踏实做好每一件事,学习、看论文、实习,这样回过头来看,其实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提前规划、脚踏实地,才能行得稳、走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