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至8月8日,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教育专业2025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次夏令营收到了国内百余所高校150余名优秀大学生报名。经过资格审查、材料审核、综合评估等环节,最终确定了来自81所院校的138名优秀大学生参加。


开营仪式
8月7日上午,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学院2025年夏令营在线开营仪式准时举行。研究生院副院长李文成、国际中文学院院长施家炜、学院党委书记梁彦民、副院长朱彤、科研助理金海月、教学助理王锐、副处级组织员高美娟云端出席,仪式由梁彦民书记主持。
李文成副院长首先致辞,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表示热烈欢迎,向大家全面介绍了北京语言大学的历史沿革、办学定位、学科布局与人才培养特色,重点阐述了学校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领军地位、全球影响与卓越贡献,并勉励同学们珍惜夏令营机会,深入体验北语风采。
随后,施家炜院长发表讲话,再次热烈欢迎同学们加入夏令营,系统介绍了北京语言大学及国际中文学院的办学理念、学科优势、师资队伍、国际交流平台和丰富实践机会,突出展示了“小联合国”多元文化环境、全球中文教育排头兵地位以及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文化传播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诚挚邀请同学们金秋九月相聚北语。
开营仪式后,名师讲座、优秀学子交流等环节依次开展。
名师讲座
国际中文学院郑艳群教授以《国际中文教育中的数字素养与提升策略》为题,深入解析数字素养的框架与内容,分享提升数字素养的路径与方法,展示AI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前沿应用,并演示教学研究中的数据挖掘与分析实例。
国际中文学院党委书记梁彦民教授随后作《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体系的发展与创新》专题讲座,回顾标准体系的历史演进,详解“三等九级”标准的内容与特点,阐释新标准体系的内涵与创新价值。
北京语言大学海南国际学院副总督学苏英霞以“汉语语法教学案例分析”为题,指出“会说汉语”与“会教汉语、教好汉语”存在本质区别,唯有以案例打磨与精练设计为抓手方能实现知识向技能的转化;系统梳理了语法教学“导入—说明—操练—小结”四步基本环节与“精讲多练”核心理念,通过多个典型课例展示了直观生动、场景契合、学用结合的优秀实践,剖析了导入失焦、例句失当、讲练脱节等常见失误并给出改进策略,为国际中文语法课堂提供了可直接落地的操作范式。
国际中文学院孟凯教授以“生活中的语言学”为题,指出轻松求索的心态与“读、思、写”的长期积累是激活语言趣味的关键动力;强调新词语、致使构式、容纳句法等鲜活现象皆源自日常生活,须以问题驱动取代理论先行,聚焦学习者高频偏误与中介语料库痛点;系统展示“拔草”“喜人”等案例的造词机制、语义指向及教学对策,提出观察流行语存活规律、离合词拆分自由度等前沿议题;倡导将生活观察、理论工具与国际中文课堂需求贯通,形成可迁移、可复用的语言学研究成果。
汉学与中国学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李萍以“文化传播与跨文化教学的新路径”为题,指出全球媒介格局嬗变与受众文化认知差异正重塑中文国际传播生态,系统剖析《西游记》在日本、美国、英国改编中的文化误用与反差案例,提出文化本土化、大道至简、深度内容与简约形式并举的跨文化策略;倡议学界与一线教师采用受众需求导向法、跨文化比较法与情境沉浸法三种研究方法,持续开发适配多元文化背景的中文教学案例与传播方案,推动中文与中国文化“润物无声”地走向世界。
学生交流
在优秀学子讨论环节,优秀学子代表王珞珈、叶佳敏、欧阳家慧,围绕研究生课程规划、海外孔子学院实践、个人职业路径选择及学术科研方法等维度与营员们进行干货满满的分享,并勉励营员们勇于多元尝试、多线并进提升能力,以在北语成长的经历讲述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积极承担专业使命的故事。夏令营优秀学子阳之泓、成晓燕、苏子蔓、潘越等作为营员代表分享夏令营感悟。来自新疆师范大学的阳之泓同学分享了通过丰富、有深度的夏令营活动自己在提升专业素养的进一步思考。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成晓燕同学表示在参与本次夏令营后自己更加坚定了要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深耕的决心,并向夏令营的所有老师、工作人员表示感谢。来自四川外国语大学的苏子蔓同学表示自己在本次夏令营中收获良多,在以后的学习和研究中将提升数字化能力,增强对标准、文化的重视。来自北京语言大学的潘越同学表示自己本科期间在北语三年的学习生活非常充实,希望能够继续在北语攻读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最后,梁彦民书记对本次夏令营进行总结,回顾了本次夏令营的精彩瞬间,并介绍了北语接下来在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的改革和发展,期待营员们加入北语,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闭营尾声
短短几天,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优秀学子们从“云端初见”到“依依不舍”。
学术场域里,多场前沿讲座聚焦语法教学、生活语言学、文化传播、数字技术与标准体系,向营员全景呈现了国际中文教育的最新研究范式;实践场域里,优秀学姐以亲身经历拆解研途规划、海外课堂、科研立项与就业路径,为营员刻画出“从北语到世界”的成长坐标。
北京语言大学也将以此次夏令营为新的起点,持续优化“选才—育才—用才”全链条机制,吸纳更多有志青年加入北语国际中文教育共同体,共同书写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明交流的时代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