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入口 | 教师入口
学校主页
国际中文学院召开新学期全体教师大会 凝心聚力启新程
2025年09月08日 21:51陈愉洁点击:[]

2025年9月5日,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学院在逸夫报告厅召开新学期全体教师大会。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全体教职员工参加大会。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梁彦民主持。

院长施家炜教授在会上作了题为《新时代国际中文学院的使命与担当》的主旨报告。她全面回顾了学院60多年的发展历程,指出新组建的国际中文学院承载着学校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和事业发展的重要使命。施院长阐述了国际中文学院的新定位和发展目标,指出学院要坚持“以国际中文教育为核心,以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为依托”的办学定位,着力打造国际中文教育一流学科,进一步扎根中国、融通中外,以“培养国际中文领军人才,引领全球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为使命,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世界各国中文教育需求。她从人才培养、学科发展、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分解了学院的五大核心任务,并梳理了本学期学院的重点工作:迎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评估和第六轮学科评估等三项重要评估工作;举办“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发展研讨会暨纪念吕必松先生诞辰 90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学院年度科研报告会;聚焦培养方案论证、修订,凝练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本硕博等层次的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

党委书记梁彦民首先特别报告了段鹏校长在7月9日院长任免会上对学院发展的四点期许:一是要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党建与学科建设深度融合;二是要“跑起来”主动作为,勇于面对高等学校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新格局;三是要重塑职业精神,勇于担当,加强对口支援海南国际学院及海外分校建设;四是要肩负使命,再创辉煌,将国际中文学院打造成国际中文教育的“新标杆”。梁彦民书记在总结中强调,要认真落实校党委的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强化使命担当。他要求全体教职工要将个人发展规划与学院发展目标紧密结合,积极投身学院各项建设工作,共同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创新发展。

学院教师代表、原校长崔希亮教授在讲话中深情回顾了学校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历程。他立足大变局的时代背景和学科发展的转折点,指出国际中文教育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教师既要做“匠人”更要做“学者”,既要教好书又要做好科研。他勉励全体教师强化问题意识、团队意识,积极应对人工智能与新文科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共同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会议明确了学院未来发展的五大重点任务:一是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涵盖长期进修、预科、本科、硕士、博士全学段教育;二是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建设好9个国际学生本科专业和国际中文教育专硕、专博点;三是推动科研创新,依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省部级科研平台产出重大原创成果;四是深化社会服务,打造高水平国际中文教师教育基地;五是强化党建引领,促进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新组建的国际中文学院整合了原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院、汉学与中国学学院等单位的优质资源,现有教职工170余人,中外学生2200余人,其中国际学生近2000人,中外研800余人。本次大会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明确了方向。全体教职工表示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共同谱写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新篇章,为服务国家战略和推动中文走向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际中文学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邮政编码:100083

电话:010-82303400,传真:010-82303965

技术支持:北京语言大学信息化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