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入口 | 教师入口
学校主页
国际中文学院在我校第三届“吾爱吾师” 作品征集活动中获得多项奖励
2025年06月30日 19:06点击:[]

6月17日,由北京语言大学教师工作部主办的第三届“吾爱吾师”作品征集活动颁奖仪式暨构建和谐导学关系座谈会在图书馆四楼日新讲堂举行,校党委副书记魏晖出席活动并讲话。国际中文学院刘晶、欧阳家慧、朱洪艺同学的视频作品《桃李不言,师道成荫》、校友郑子怡的文章作品《遇见她,是我青春里最温暖的光》荣获三等奖,国际中文学院也被授予优秀组织奖。

魏晖副书记向获奖同学和优秀组织单位表示祝贺,并围绕构建和谐导学关系分享了四点体会:一是提高站位,深刻认识构建和谐导学关系的价值和意义。和谐导学关系是推动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关键要素,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提基础,是维护教育发展稳定的现实需要。二是抓住关键,正确把握导师在构建和谐导学关系中的主导作用。导师要明确角色定位,创新指导方法,努力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引者,积极参与学生培养全过程。三是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和谐导学关系构建中的重要作用。和谐融洽的导学关系需要师生双方共同营造,学生要主动与导师沟通交流,从导师身上汲取宝贵的知识与经验,实现自我成长。四是突出重点,营造构建和谐导学关系的良好氛围。要开展导学关系风险隐患排查,开展师德典型宣传,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强师德舆情监测。

颁奖仪式上,魏晖副书记为活动一等奖获奖代表、优秀组织单位颁发证书,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卜晨光和校友会秘书处秘书长、教育基金会秘书处秘书长罗立祥分别为二、三等奖获奖代表颁发证书。

在座谈会环节,国际中文学院梁彦民副教授发言。他围绕教育的宗旨“爱和责任”这一核心,结合自身从教经历,强调要爱学生、爱教育、爱岗敬业,在指导学生成长发展中要尽到教师的责任,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前规划职业、谋划发展事业,同时表示真正的师爱体现在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其发展意愿,并在严格要求中饱含真诚的期许,这是构建亦师亦友、教学相长、和谐导学关系的关键。

国际中文学院研究生辅导员曹伊婧老师以“用心‘说话’,以爱‘护航’”为主题分享工作感悟。面对中外学生并存、时空管理复杂等挑战,她提出辅导员需努力“说好三种话”——“内行话”、“大白话”、“真心话”,以及“揣好三颗心”——“仁爱心”、“进取心”、“平常心”。她认为,用真诚沟通搭建桥梁,用热爱与坚守筑牢根基,方能成为学生青春旅程中的“点灯人”与“护航者”。

国际中文学院获奖学生代表、24级研究生朱洪艺从学生视角探讨了如何促进导学和谐。她将和谐的导学关系比喻为一棵需要师生共同浇灌、方能枝繁叶茂的树,并结合与导师相处的点滴,呼吁同学们做到三点:“主动沟通,敞开心扉”,让老师了解真实想法;“换位思考,理解包容”,体谅老师的辛劳与责任;“积极行动,不负期待”,以端正态度和实在进步回馈师恩。

座谈会在温馨而充满启迪的氛围中落幕。活动通过表彰优秀作品和深入交流导学心得,进一步弘扬了尊师重教传统,为构建教学相长、和谐共进的师生关系凝聚了共识与力量。国际中文学院将结合落实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师德师风、校风学风建设,引导教师努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更加和谐的导学关系。

国际中文学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邮政编码:100083

电话:010-82303400,传真:010-82303965

技术支持:北京语言大学信息化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