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入口 | 教师入口
学校主页
我院国际学生赴新疆深度研学环塔拉力赛,体验别样国传课堂
2025年06月14日 20:26点击:[]

新疆是个好地方

天山南北好风光

当国际青年来到新疆

他们发现了什么?

记录了什么?

左起:黎氏清竹、马腾玥、王禹、李嘉、崔西娅

重走丝绸之路

发现中国西部

应中新社新疆分社邀请

在2025年环塔拉力赛的引擎轰鸣声中

来自罗马尼亚、马达加斯加

越南、老挝、俄罗斯的五位国际学生

踏上了一段特殊的研学之旅

跟随赛车的轨迹

从阿克苏到和田,再到喀什

国情观察、国际传播

用脚步丈量新疆的辽阔

用镜头记录多元文化的交融

更用“新闻人”的视角

完成了一场生动的国际传播实践

乡村基层治理、沙漠化治理

农业养殖业发展、乡村文化建设

国际学生通过实地考察

看到了一个真实、立体、发展的新疆

“绿色奇迹”与“丝路新篇”

以具象的方式展现在眼前

阿克苏柯柯牙纪念馆


在阿克苏柯柯牙纪念馆,李嘉(马达加斯加,北语国际中文学院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被眼前的绿洲震撼:“这里曾是一片荒漠,如今却成了‘塞外江南’。”上世纪80年代,阿克苏人用30年时间,在戈壁上种下百万亩防护林,创造了“人进沙退”的生态奇迹。黎氏清竹(越南,“新汉学”博士,北语汉学与中国学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在采访笔记中写道:“这里的每一棵树,都是‘柯柯牙精神’的见证——自力更生、团结奋进。”

在当天的研学笔记中,王禹(老挝,北语国际中文学院国际中文教育专业本科生)写道,“我认识了各个品种的棉花以及丰富的农副产品,还惊讶地发现,棉花在航空航天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我也深入了解了新疆水利、工业等行业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成果。”

阿拉尔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

阿拉尔的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让王禹深刻理解了新疆的另一种历史:“曾经的战士,如今的拓荒者。他们用双手在沙漠里建起城市,让塔里木河的水浇灌出万亩棉田。”这座纪念馆记录了一支军队如何从战场走向田野,成为新疆现代化农业的奠基者。他还写道,“塔河五姑娘的故事让我真切见证了中国女性的力量与能力。”

新疆柯坪县“骆驼之乡”

新疆柯坪县被誉为“骆驼之乡”“中国生态驼城”,崔西娅(罗马尼亚,北语国际中文学院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在当天的手记里写道,“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国政府提供的各类补贴政策,这些政策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当地人对待骆驼,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工作很艰辛,但他们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份事业当中。”

带着任务出发

同学们的旅程并不容易

不仅要接受来自中央

及各省市县级媒体采访

也要拿起话筒、端起镜头

做一名“职业记者”

从“被采访者”到“提问者”

连续13天的新闻训练

发现问题,精准提问

面对镜头快速反应、流畅讲述

同学们的技能愈发娴熟

出发前,中新社制作《新闻采访手册》,中新社新疆分社视频部主任冀江彤、记者赵凯为同学们做专项培训。培训内容涵盖接受媒体采访、Vlog拍摄、新疆区情介绍、南疆点位介绍、环塔拉力赛赛事介绍等多方面,为同学们的语言表达、镜头表现、内容把控打下初步基础。同时,中新社新疆分社记者贾志鹏全程跟队,在新闻现场指导采访并拍摄。党委宣传部姚美先、陈思远作为带队教师,陪同学生参与了全部行程。

在柯坪县收车点,当“四冠王”车手韩魏出现,媒体们蜂拥而至。车轮扬起黄沙,马腾玥(俄罗斯,北语国际中文学院汉语言专业本科生)握紧话筒奋力追赶,顺利抢占正面提问机位,拿到第一个提问机会。

同样来自欧洲,崔西娅在赛事途中多次与来自匈牙利的机械师阿鲁纳斯交流,最终促成一段专访。

2025年环塔拉力赛首次设立新能源组,中国制造的电动赛车在沙漠中飞驰,在收车点,李嘉第一次以记者身份采访车手:“紧张得手心冒汗,但车手说‘新能源赛车在沙漠里一样强悍’,这句话让我瞬间有了新闻灵感。”

赛事途经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中欧班列甚至承担了欧洲赛车的运输任务

以体育赛事为纽带

这也成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生动案例

研学期间,同学们接受新华社、中新社、光明日报、新疆文旅、喀什融媒体、和田融媒体等多家媒体的采访,面对镜头,他们的新疆印象早已超越美食与美景,“这里不再是黄沙大漠,而是一条绿色之路”“喀什古城把生活和旅游结合在一起,我深刻体会了科学的社会治理”。

新疆不断地带给大家惊喜

5位同学也用优异的中文表达

不断惊艳当地朋友

“中文说得太好了!”

是一路上同学们收获最多的赞美

同学们与当地维吾尔族居民学习舞蹈,维吾尔姑娘用维吾尔语和崔西娅打招呼:“他们以为我是新疆姑娘!但我是外国人,我还能和她说中文。”这种文化大同的友好场面,成了她vlog里最温情的片段。

“在和田夜市,我们和当地人聊到深夜。”王禹写道,“烤全羊、酸奶粽子、玫瑰馕……美食让陌生人变成朋友。”大家发现,美食是通用的“外交语言”,但让“美食外交”得以成立的,依然是同学们优秀的中文能力。

在喀什古城,李嘉发现了来自马达加斯加的木雕小马:“它跨越半个地球来到这里,就像我一样。”这个小细节,成了他在社交媒体上讲述“新丝绸之路”的最佳例证,“看!这就是古丝路的现代版,中非贸易从未中断。”

13天追风沐沙、不懈观察

同学们用镜头、文字和社交账号

记录展示了一个超越想象的新疆

正如崔西娅在总结里写的

“新疆教会我一件事——

真正的国际传播,

不是单向的讲述,

而是让世界在这里相遇。”

本文转自北京语言大学公众号


国际中文学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邮政编码:100083

电话:010-82303400,传真:010-82303965

技术支持:北京语言大学信息化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