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入口 | 教师入口
学校主页
海外教学经验分享 | 刘妍:在白俄罗斯播种汉语的春天
2025年05月26日 14:26点击:[]

1.初遇戈梅利:小镇里温柔的星辰

10月中旬的傍晚,飞机缓缓降落在明斯克机场。夜幕笼罩下,我们朝着此次旅程的终点——戈梅利进发。这座位于索日河畔的城镇,静谧得如同摊开的童话书——老电车载着夜晚的微风悠悠驶过,空寂的大街上,星星伴着街角的红绿灯闪烁,仿佛在无声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抵达戈梅利的第二天晚上,我与同伴前往大超市采购日用品。抵达超市门口后,我们便在那儿等待乘另一辆车赶来的其他同伴。就在这时,一辆车停在了路边,车窗摇下,车门半开,一位年轻的女士走下车,冲我们挥手,热情地喊出了一声:“你好!”那一刻,我的内心泛起了层层涟漪。这声简单的“你好”,如同钥匙一般,开启了我在这座城市教授汉语、传播文化的序幕。

2. 三尺讲台:跨越年龄的汉语星河

我在孔院主要负责三个中级班的教学工作。教室里坐着不同年龄的追梦人——小学生努力踮起脚尖,在黑板一笔一划听写汉字;中学生兴奋地和我分享她正在看的中文小说;一对大学生情侣每日清晨五点起床练习气功;还有西装革履的上班族,下班后匆匆赶来,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标注着中俄双语笔记。

一次课间,我的中学组学生们围在白板前,用马克笔写下对我的爱。那天恰好是我的生日,他们并不知晓,这份意外的“表白”对我而言无比珍贵!

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那对特别的母女学生。初到孔院时,我接手了一个初级班。17岁的“她”和她的母亲都是我班里的学生。每次进行单个操练时,“她”的发音都有一些结巴,而她母亲总会侧头让她看清自己的发音唇形。起初,我以为“她”可能有些口吃,所以每次轮到“她”时,我都会放慢语速、夸张口型。直到某天课后,母亲通过翻译问我:“大学有手语课吗?”我才恍然明白,原来“她”的世界是寂静的。“她”尝试发出的每一个汉语音节、说出的每一句中文,都让我看到了在寂静中绽放的汉语之花。这对母女教会我的比任何教学法都深刻——真正的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照亮,是跨越障碍的温暖抵达。

3. 文化之桥:饺子香、墨痕深、歌声扬

在孔子学院举办的春节暨元旦晚会上,我和同伴参加了舞龙表演。金色的龙身上下翻腾,瞬间点燃全场的热情。在与学生们的文化课互动中,我们一起用指尖揉捏面团,包出形态各异的饺子;又在宣纸拓印中触摸汉字千年的肌理;当《如愿》的旋律响起,不同的声音汇成同一旋律。饺子香气氤氲、墨香沁人心脾、歌声悠扬回荡——这场跨越国界的文化盛宴搭建起一座鲜活生动的“文化桥梁”。

4. 慢时光:在白俄罗斯种下汉语的“春天”

戈梅利的生活就如一首舒缓的散文诗。在备课和上课之余,我也格外享受漫步在主街小巷:看老人们将面包屑撒向广场上那圆滚滚的鸽子,看成群的少年踩着电动滑板从身旁飞驰而过,或坐在公园的秋千上,等待着邂逅几只机灵的小松鼠。

当孔院教学楼门口的树木抽出新芽,我知道,这片土地上不仅生长着斯拉夫的白桦,还有来自东方的汉语之花。它们跨越山海,在异国的春风里,静待下一季的绚烂。




国际中文学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邮政编码:100083

电话:010-82303400,传真:010-82303965

技术支持:北京语言大学信息化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