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入口 | 教师入口
学校主页
侬好上海 ▏汉语学院留学生赴华东访学(下)
2017年12月25日 00:00点击:[]

上海,一座极具现代化

而又不失中国传统特色的海派文化都市。

外滩的西洋建筑与浦东的摩天大厦交相辉映。

博物馆、规划馆张扬着国际大都市的广博情怀。

城隍庙、石库门田子坊、新天地......

包罗万象的上海,中西合璧,各有精彩。

我们和留学生一起

走进这座怀旧与时尚、繁荣与开放并存的魔都。

探访当代中国光荣与梦想的起点

参观中共一大会址

不大的砖木结构两层石库门楼房,藏身于梧桐浓荫中的小巷里。我们和留学生一起走进一大会址参观学习,探访红色源头,旨在让来华留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当代中国的变迁。

在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展示墙前,汉语学院党总支书记张浩教授给同学们用平实生动的语言讲述了陈望道先生翻译过程中“手沾墨水口来尝,信仰味道终觉甜”的故事。

同学们在参观过程中不自觉地停下脚步,用心体会展品承载的历史与精神。大家边听边记,对珍贵史料和照片认真进行拍照保存,参观过程表达出了大家对新中国革命历史了解的愿望。

通过参观学习,同学们不仅深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更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作为领航人,带领中华民族实现独立自主和繁荣富强的伟大奋斗历程,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解和钦佩。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多样变化,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感受到了中国魅力。通过这次探访当代中国光荣与梦想的起点,大家纷纷表示,将进一步加深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了解,以便将来毕业后更好地与中国合作,传播和深化与中国人民的友谊。

十里洋场旧时光

走进田子坊是一个阳光很好的午后,在高楼林立的繁华中转了个弯,走进民宅遍布的石库门,不过一墙之隔,却宛如穿过了时光隧道。沉淀的历史故事和特色建筑令同学们充满好奇。大家跟随老师一起了解了田子坊的前世今生,感受着里弄民居,品味着空气中浓郁的咖啡香味,轻松惬意。田子坊展现给同学们的是上海亲切温暖的一面,迂回穿行在迷宫般的弄堂里,一家家特色小店和艺术作坊不经意间跳入视线。田子坊是上海特有的石库门建筑群改建后形成的,是如今上海滩最有味道的弄堂集市。相比上海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各式各样的巷子、四通八达的弄堂蕴藏着别样的城市精粹。

此次参观活动,使大家对上海的城市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行走在这些弄堂中间,想象着上个世纪普通上海市民日常生活起居的景象,近距离地感受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切身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规划馆中观变迁

同学们观看了“上海神奇之旅”360度三维环幕影视,参观了上海中心城核心区域建筑模型、综合交通和重点建设规划厅,感知了以“城市、人、环境、发展”为主题的上海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成就,感受时光的力量,体验到这些年来上海发生的巨大变化。

最让大家难忘的是城市规划模型。虽然只是微缩模型,但它克隆的是我国最大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一座座房子、一条条逼真的马路把上海囊括得晶莹剔透。当顶棚五颜六色的灯光交相照耀时,同学们好像忘记了它只是一座模型而不觉恍然融入其中了。

微小精致的建筑模型将上海浓缩成几十平米,纵身俯瞰,整个上海一览无余,尽收眼底,这让不远而来的师生对上海有了更加宏观整体的把握。

城市规划馆娓娓叙述着上海的过去、现在、和更加光明的将来。大家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变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沉迷其中,边看边问,了解上海城市发展的点点滴滴,切身感受了上海城市的历史发展脉络。

汉语学院组织留学生赴华东开展访学活动,为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搭建平台。此次访学活动恰逢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不久,带领留学生走进上海一大会址,探访红色源头,向留学生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和治国理念,切实增强了留学生对中国文化、中国道路的了解与认同,是学院践行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理念、培育知华友华人才的有效途径和积极实践。

国际中文学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邮政编码:100083

电话:010-82303400,传真:010-82303965

技术支持:北京语言大学信息化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