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校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过鉴定,顺利结项。其中一项课题是王治敏副教授主持的题为《面向机器理解的汉语隐喻计算研究与知识库建设》的项目。 王治敏副教授的课题对汉语隐喻的句法表现、隐喻知识库的构造以及对隐喻的自动识别进行了全面考察和探索。此课题所展开的全新探索和研究成果将为后续汉语隐喻的系统研究创造良好条件。这项国家级课题具有一定的跨学科性质,对我校的课题申请和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导向和带动作用。课题所取得的成果不仅充实了我校的科研成果,也彰显了我校在计算机语言处理领域的优势和未来的发展潜力。 项目简介: 王治敏副教授《面向机器理解的汉语隐喻计算研究与知识库建设》:
本课题以计算机理解与翻译为目标,探索汉语多种隐喻现象的识别理解等关键技术。研究内容主要有:⑴
通过考察隐喻在语言不同层级的分布,建立以源域为核心的汉语隐喻知识架构体系。⑵
利用大规模语料、已有的《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GKB)》和中文概念词典(CCD)等基础资源,建造面向机器理解和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隐喻知识库。⑶
采用机器学习和相似度推理的优化算法,实现大规模文本的隐喻知识获取,为构建大规模隐喻标注语料库提供技术支持,也为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隐喻提供重要参考。本项目是一年期的预研项目,发表论文3篇(包括EI
2篇,核心期刊1篇),知识库1个。项目组经过多次研讨和论证,对汉语隐喻的句法表现、隐喻知识库的构造,以及对隐喻的自动识别进行了全面考察和探索,这些调研将为后续汉语隐喻开展系统研究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