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1日,国际中文学院成功举办了“传承与创新”系列讲座的又一力作——“关于语言学基础教材编写和二语教学策略的若干思考”主题讲座。本次讲座荣幸邀请到著名学者施春宏教授作为主讲嘉宾,由国际中文学院院长沈庶英教授亲自担任主持人。此次讲座旨在深化国际中文教师对语言学教材编写的理解,拓宽其参与教材编纂的视野,并增强其将将语言学理论融入教学实际过程中的能力。校内师生踊跃参与,齐聚一堂,认真聆听施春宏教授的深邃见解,现场时不时掌声雷动,气氛热烈。
讲座开篇,施春宏教授以个人学术历程为引子,分享了多年在语言学基础教材编写领域的宝贵经验与《语言教学与研究》主编在稿件审核过程中的独到见解。他首先从语言学基础教材的编写实践出发,阐述了编写的背景与目标定位,强调“教学编写应与时俱进,紧贴学术前沿”,并提出了“服务教学,立足基本,紧贴前沿,表述简明”的编写方针。
随后,施春宏教授深入探讨了当前学术视野下的语言观和语言教学观,系统梳理了大语法观、用法模型视野下的语言观、基于用法驱动的语言教学观等前言理念,强调正确把握现代汉语课程及教材本质对于教材编写至关重要,并引发了对“如何将‘教材’转化成‘学材’”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施教授进一步提出了语言学基础教材编写的四大核心原则:基础性和前沿性相结合的原则;描写性和解释性相结合的原则;知识性和启发性相结合的原则;原理性和策略性相结合的原则。同时,他还详细论述了语言学基础教材编写的具体方法与策略,为参会者提供了实操性的指导。
讲座的后半部分,施教授着重分享了他近年来在多个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涵盖基于构式理论、语块理论、语体理论、韵律理论以及“三一语法”理论的汉语二语习得与教学探索,以及一系列新兴语言观在二语教学模式中的应用。最后,他总结归纳了国际中文教育的核心价值目标,指出不同的教育理念与目标将直接作用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路径的设计及教学策略的制定。


讲座结束后,学生们积极发言,纷纷表示收获满满,教师们也交流了各自的感悟。本次讲座无疑是一场学术与思想的盛宴,不仅激发了听众的深层思考,拓宽了研究视野,更为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学者们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为推动国际中文教育的全球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期编辑 | 罗春林
图文来源 | 刘梓悦
审核 | 梁彦民 高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