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入口 | 教师入口
学校主页
毕业生求职防诈指南:警惕职场的“潘多拉魔盒”
2024年12月10日 10:31点击:[]

求职警报

亲爱的毕业生们,当你们踏上求职的征途,是否已经准备好迎接职场的“潘多拉魔盒”?在这条充满希望与挑战的道路上,不仅有机遇的金钥匙,更有诈骗的暗礁。让我们一同揭开求职诈骗的面纱,武装自己,智取未来!

案例警示

01

“甜蜜陷阱”:警惕“高薪诱惑”、“传销陷阱”,传销是指组织者或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其缴纳费用或者以购买商品等方式,取得加入或发展他人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传销面试或工作地点都比较偏僻且转换频繁,公司业务不能清晰说明。在求职过程中,高薪职位往往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有些不法分子会利用这一心理,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以亲友极力推荐的途径传播,基本都以轻松赚大钱、无需面试直接上岗为噱头。因此,在面对高薪职位时,我们要保持冷静,仔细甄别招聘信息的真实性。

案例一

23届毕业生小李,求职心切,被同学以高薪诱惑至某城市,却发现陷入传销。同学热情接待,却对工作内容含糊其辞,强调国家政策支持,实则封闭式管理。察觉异常后,小李要求见管理人员,却被对方以废话和宣传政策拖延。最终,小王趁外出游玩机会逃脱,向派出所报案。警官解释传销规避法律,暂时难以追回财产损失。提醒求职者警惕高薪诱惑,遇可疑情况及时逃离并报警。

02

“幻影offer”:避免“先交费后入职”、“黑中介陷阱”,在求职过程中,一些非法职业介绍机构以介绍工作为名,向求职者变相收取各种名目费用。他们的典型特征是没有人力资源服务许可等相关资质,以冒充或伪造相关资质骗取求职毕业生信息。往往收取高校毕业生报名费、服装费、体检费、培训费、押金、岗位稳定金、资料审核费等费用。毕业生入职时,不法用人单位编造各种理由拒绝毕业生上岗或中途辞退。这些非法职介机构即便提供了岗位信息,往往也是与高校毕业生需求不匹配甚至虚假的就业岗位。

案例二

求职者小周大学毕业后急切想找一份满意的工作。经人介绍,在网上与A中介机构建立了联系。A机构称缴纳6.5万元中介费便可安排小周去B集团做销售,月薪2万元,提成另算。小周在A机构的网页上没有看到其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当他询问情况时A机构搪塞说许可证正在办理中,肯定都是没问题的。碍于朋友情面,小周便没有再深究,很快与A机构签署了服务协议并支付了中介费。随后,A机构告知小周,B集团因故不招人了,安排小周去另一家C公司工作。小周入职C公司后,发现工资仅有4千元,日常工作压力非常大,还不给自己缴纳社保,与当初介绍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当小周想请A机构再介绍一份工作或退还中介费时,却发现已经联系不上该机构了。

03

“伪装者”的陷阱”:注意“虚假招聘”、“境外高薪诱骗陷阱”,有些不法分子如同狡猾的狐狸,冒用知名企业的名义,发布虚假招聘信息,成功引诱求职者上钩后,可能会被拐骗到境外从事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拒绝工作或"业绩"不达标者,可能遭遇非法拘禁、虐待等人身伤害。

案例三

英国留学生小杜,读大一下的时候,不幸遇到了一个缅北高薪诈骗,先打电话后是视频,要求把130w人民币转到他们的账户上,转过去后,因为金额太大被监测到了,但国内管不到境外电话。钱财难以追回,还受到了维持一个月的威胁和洗脑,不让其与父母联络。后期精神压力过大失联,其父母收到勒索信选择报警,也托了华人朋友联系警方,在两个国家的警察合作帮助下,终于是在缅甸海关找到了小杜但其似乎被洗脑,还恳求大家汇钱,也不愿意联系父母朋友。

04

“不平等契约”的锁链:谨慎签订“不平等合同”,在入职前,我们需要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如同签订一份命运的契约。我们必须认真阅读合同里的每一个字,如同解读古老的卷轴,警惕那些不平等条约,保护自己的权益。

案例四

大学毕业生小郭,在招聘会上与一贸易公司签订劳动合同,被承诺试用期月薪1500元,转正后2700元加提成。上班后发现实际工作与承诺不符,仅挂名经理助理,实际需跑业务,工资也与业务量挂钩,低至几百元。合同中职位和薪资未明确,且规定解除合同需支付5000元违约金。郭铭意识到受骗,合同为“不平等条约”,遂寻求律师帮助。

05

“隐形的窥视者”:一条短信,一个意外的朋友请求,背后隐藏的是个人信息泄露的黑手。他们如同夜行的盗贼,悄无声息地窃取你的隐私。在求职的迷宫中,我们的信息被不经意地留下,却可能成为诈骗者手中的钥匙,打开你的隐私之门。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个人信息如同一座金库,一旦失守,便可能成为诈骗者的囊中之物。

案例五

已经工作的20届毕业生小洁,突然收到自称某城市的公司管理人员的短信,表示对她的资历感兴趣并邀请面试。她感到诧异,因为自己已就业且未投简历。随后,她又收到另一号码短信,对方称通过某某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获取其信息,希望交友。张洁震惊,意识到个人信息泄露。她曾为查询公务员考试成绩在该网站注册并填写资料,没想到资料被公布。张洁感到隐私权被侵犯,对就业信息网处理求职者资料的方式感到愤怒。

防诈盾牌

“火眼金睛”:在应聘前,像孙悟空一样洞察秋毫,仔细甄别招聘信息的真实性,对招聘公司的背景进行深入调查,确认其合法性和信誉。提前了解这个行业的平均薪资水平,如果高出很多就要考虑是否有陷阱。毕业生应选择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正规市场中介机构,对市场中介机构应了解其经营范围是否包含境外职业介绍服务。

“金钟罩”:保护个人信息如同守护宝藏,只在必要时刻透露,确保信息安全如同金钟罩般坚固。在任何平台上填写个人信息时,都要确保平台的安全性和隐私政策。对于任何突如其来的工作机会或交友请求,都要保持警惕,审视每一个细节。而一旦意识到个人信息被泄露,要勇敢地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不贪小利”:警惕那些以高薪为诱饵的“甜蜜陷阱”,正规公司不会要求求职者在入职前支付任何费用。应当优先选择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正规市场中介机构,对市场中介机构应了解其经营范围是否包含职业介绍业务,是否具备《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与市场中介机构签订协议时,不要轻信其口头承诺,一定要看清签约的内容,不要盲目签字。要谨记,应聘工作本身并不需要任何费用,对于将先交费作为条件的招聘面试实习等都需要谨慎对待,核实有无收费的法律依据。如交费一定要求出具正规发票并加盖单位公章,为可能发生的纠纷维权保留证据。

“面试真经”:面试地点和流程如同真经,正规公司的面试地点通常是公司办公地点,流程严谨,不可草率。高校毕业生务必清楚传销属于违法行为,在求职中要了解传销的基本特征,对发展下线的宣传,要保持头脑高度清醒,防止陷入传销设计的圈套中。如果不慎进入传销,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第一时间脱身报警。

“契约精神”:毕业生求职时,为防止签订不平等合同,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特别是工作内容、地点、薪酬和保等。其次,注意试用期规定,确保其符合法律规定。同时,确认基本工资、奖金和社保缴纳等待遇是否符合要求。合同有效期和违约条款也需明确,以免权益受损。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后,不要轻易相信企业的空口承诺,确保合同内容与协商一致后再签订。如有疑问,可咨询专业律师。

“求助之光”:遇到可疑情况,如同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及时向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及相关机构求助,或者用法律的盾牌保护自己,不让不平等契约束缚我们的未来。

结语

求职路上,愿每位毕业生都能成为职场的“侦探”,揭开每一个谜团,识破每一个骗局。让我们携手同行,用智慧和勇气,开启职场的大门,迎接属于我们的辉煌未来!

分享这篇推文,让我们一起为求职安全筑起防线,让诈骗无处遁形!

国际中文学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邮政编码:100083

电话:010-82303400,传真:010-82303965

技术支持:北京语言大学信息化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