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大金砖合作"的开局之年。10月22日至2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将在俄罗斯喀山举行。
“金砖时间”将启,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学院留学生秦终南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讲述他眼中的金砖合作。
今年9月,来自埃及的秦终南(Ali Amin Elsayed Hussien)在华开启新生活,成为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名硕士研究生。
曾担任翻译的经历让他意识到,不同的母语结构造就了不同的思维方式,更多文化细节蕴藏在日常交往和实际交流中,无法从书本上学来。“我在埃及花了4年从书本上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但来到中国不到两个月,我的收获比过去更多。”
今年1月,包括埃及在内的多国正式加入金砖合作机制。在秦终南看来,这将为埃及青年带来更多机遇。
他认为,金砖国家有着多元的文化,在合作机制下形成多向频繁流动的文化空间。金砖扩员为文化空间增添新的“乘数”,在注入丰富内涵的同时,以“相乘”的方式拓展更大机遇。
以语言为例,金砖国家包罗中文、英语、葡萄牙语、俄语、阿拉伯语等多种语言。“我可以跟会阿拉伯语的中国人、巴西人交流,也可以跟会中文的俄罗斯人、南非人交流,甚至到对方国家学习、工作,合作关系越好,机会也越多。”秦终南说。
他接着用一句阿拉伯谚语“ايد لوحدها متتصقفش(孤掌难鸣)”诠释自己对于金砖合作的理解。“一个国家就像是一只手,其他国家的帮助就像是另外的手,合在一起我们才可以鼓掌。”秦终南说,“我觉得这就是金砖合作,我们一起走、一起长大、一起发展。”

埃及学生秦终南正在黑板上写字。中新社记者曾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