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4世界中文大会致贺信并祝贺孔子学院成立20周年。
习近平指出,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传承文明的载体、增进理解的桥梁。中文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智慧,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重要公共文化产品,支持服务国际社会开展好中文教育是中国作为母语国的责任。习近平强调,国际中文教育广受欢迎,彰显了开放包容的魅力,展现了互学互鉴的价值,体现着合作共赢的精神,凝结着中外人士共同的心血。希望世界中文大会坚持守正创新,加强联通融合,凝聚各方共识,努力搭建语言互通之桥、理解互信之桥、文明互鉴之桥,为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北语国际中文学院教师第一时间关注大会盛况并学习贺信精神,反响热烈。
学院院长沈庶英:
国际中文教育不仅是教育强国战略的关键一环,更是提升中国教育全球影响力的桥梁,是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文明交融互鉴、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深刻阐释了中文的国际地位,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擘画了蓝图,为推动教育对外开放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国际中文教师,我深感荣耀与振奋,也深感责任和使命重大。我们将矢志不渝地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优化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体系,加速教育技术数智化转型,强化来华留学生教育品牌,培养更多了解中国、理解中国、热爱中国的国际人才,奋力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学院党委书记梁彦民:
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国际中文教育,多次给来华留学生和海外中文学习者回信,勉励中文学习者学好中文,做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和人民友好的使者。此次总书记专门为2024世界中文大会发来贺信,并祝贺孔子学院成立20周年,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加强联通融合,凝聚各方共识,努力搭建语言互通之桥、理解互信之桥、文明互鉴之桥,为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开展好国际中文教育提供了重要指引。作为国际中文教育战线的一员,我们倍感振奋、深受鼓舞。国际中文学院承载北京语言大学六十余年中文教学实践,一定认真学习贯彻、奋力创新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中文人才,促进语言互通、理解互信、文明互鉴,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学院副院长朱彤:
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充分肯定了国际中文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作为一名国际中文教师,我备受鼓舞,也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倍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全球视野和中国优秀文化素养、知华友华的高水平国际中文人才,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推动全球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学院党委副书记别红樱:
习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中文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智慧,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重要公共文化产品。作为以国际中文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团队,要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让更多对华友好、爱好中文、热爱中华文化的年轻人跨越中文这个重要桥梁,走进灿烂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意识到,语言本身是工具,其中所蕴涵的知识和思想是更重要的学习目标。通过我们的努力,培养更多中文水平高、了解中华文化的优秀人才,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院党委副处级组织员高美娟:
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既鼓舞人心又催人奋进,强调了语言教育和国际中文教育的时代价值和重要使命。作为组工干部一员,我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重提高“专”与“长”,精心“谋”与“划”,努力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助推器、贯彻落实党的建设总要求的排头兵,为教育强国建设和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院教学助理王锐:
学习习主席贺信,我心潮澎湃,备受鼓舞。主席贺信蕴含着对中文国际推广事业的高瞻远瞩的指导和殷切期望。贺信不仅仅是一种祝贺与鼓励,更是一种方向的指引。它强调汉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作为一名国际中文教师应深刻认识到自己传播的不仅仅是一门语言,更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播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有温度的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国际中文教师应该深入研读贺信精神,肩负起汉语国际推广和文化传播的重任,让汉语这棵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大树在世界更多角落生根发芽,绽放绚丽之花。未来的国际中文发展蓝图已然在主席贺信的指引下清晰呈现,国际中文教师要“努力搭建语言互通之桥、理解互信之桥、文明互鉴之桥、为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国际中文教育任重而道远,唯有砥砺前行,方能不负使命。
学院科研助理金海月:
看到2024世界中文大会如此盛大的规模和广泛的参与,我深感国际中文教育的蓬勃发展和广阔前景。习主席希望,世界中文大会坚持守正创新,加强联通融合,凝聚各方共识。这为我未来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学生的中文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我也将积极参与国际中文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同仁们共同推动中文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我相信,在我们国际中文教师的努力下,国际中文教育一定能够为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院汉语言系主任常丹阳:
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使我们感受到国家对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关注和重视。在全球化浪潮中,语言不仅是沟通的桥梁,也是文化交流的载体。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汉语的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大。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中国经济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中文列为第二外语,将汉语纳入学校教育课程,这对于促进中外交流、加强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增进国际间的理解与友谊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的积极推动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将迎来更加蓬勃的发展,为世界各国人民的交流与合作搭建更加坚实的桥梁。
学院国际中文教育系教师党支部书记李艳华:
习近平主席向2024世界中文大会致贺信并祝贺孔子学院成立20周年,贺信中明确强调中文的桥梁作用,对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在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寄予更高的希望。这令每一个国际中文教育工作者都备受鼓舞,深感职责所在和使命担当。作为国际中文教育的一名一线工作者,我曾经以校际项目汉语教师、国家公派汉语教师和孔子学院汉语教师等多个身份先后赴韩国、英国、加勒比地区任教,对于世界各地汉语学习者的多样性和学习需求的多元化有直观的感受,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向精细化、精准化、精品化方向发展的必要性,并高度认同此次世界中文大会的主题。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凝聚各方力量,加强联通融合,坚持守正创新,充分彰显国际中文教育的学科属性,顺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和要求,培养更多高素质国际中文人才,全力支持服务国际社会开展好中文教育,共同见证国际中文教育事业迈向更高更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