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入口 | 教师入口
学校主页
心灵驿站 | 依恋类型与人际关系
2024年11月03日 08:55点击:[]

我们的公众号开辟心灵驿站专栏啦!

在这里,

你可以了解有趣又实用的心理学小知识

为什么星座那么准?

怎么合理拒绝别人成功率最高?

你可以匿名留言自己的心理困扰

学习压力大、心情很沮丧

职场焦虑无力应对、失眠、肠胃问题频出现

你可以学习心理技能

如何在亲密关系中有效沟通

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帮你合理择业

教师职业倦怠自我干预辅导

在这里,

我们学会善爱可贵的自我,

我们感受积极与温暖的力量,

我们关注内心世界的爱与和谐,

尊重、真诚、共情、接纳与你同行,

让我们一起开启这趟心灵探寻之旅吧!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经常会提到“依恋”这个词,这里的依恋指的是一种成人依恋(adult attachment)。根据英国精神分析流派心理学家Boelby的观点,依恋的概念是基于母婴关系提出的:婴儿和他的抚养者间(一般是母亲)在相互朝夕相处的过程中而形成的亲子互动模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和与他人的交往。成年个体在发展亲密关系时,也会产生类似早期婴幼儿对母亲所产生的情感连接,把交往对象当作一个安全基地以及在分离时产生焦虑的情感等。

也就是说,你是否感觉到,自己在成人以后的恋爱、交友等人际关系中,往往表现出类似的“依恋风格”。特别是经历重复的人际交往挫败,这可能并不是巧合——不同依恋类型的人在对待人际交往时往往会有不同的反应。

安全型依恋的个体能在比较舒适的状态和体验中处理人际关系,他们通常不容易察觉到关系中出现的改变,相信关系的稳固性和朋友的忠诚度。这是最健康的一种依恋模式,单身时能够自得其乐,恋爱时也能提供给伴侣足够的安全感。

成长环境:幼年和童年时期,父母在对于孩子的照料中,孩子有需求就会及时回应和帮助。对于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困难,父母也能积极陪伴、鼓励、支持孩子,共同去解决。在这些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敢于大胆、直接地表达自己的需要,相信爱自己的人会包容、接纳自己,并且帮助自己。

痴迷型依恋的个体通常处于低自尊的状态,倾向于从负面的视角评价自己,对他人的言行太过敏感,经常处于患得患失的状态。他们害怕孤独,也是我们常说的“容易被PUA”的类型。

成长环境:成长环境中他们的父母情绪波动大,捉摸不定,有时候对孩子很关怀有时候又不闻不问,所以这一类的孩子对父母的关爱非常渴望又小心意义。在其他关系中渴求稳定和确定感,弥补童年时期的缺失。

恐惧型依恋的个体对自己和别人都有负面的评价和认知,往往拒绝和避免与他人发展亲密关系。

成长环境:早期成长中,父母对他们的态度是模糊的。有时候父母会对他们的需要表达积极的回应,有时候又毫无理由的极度冷漠或者愤怒。在这种成长环境中的孩子,时常感到恐惧不安,他们不知道怎么做才能够完全得到父母的爱,他们渴望爱,但是又害怕被伤害。

疏离型依恋的个体追求独立,凡事喜欢亲力亲为,自我效能感较强,他会觉得独处,身边没有其他人的时候更安全和更自在。

成长环境:家庭中父母对孩子掌控欲很强,喜欢替孩子做决定,而无视孩子本身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发现父母并不会在乎自己的想法之后,就会变得更加独立,在他们的认知中,他人是靠不住的。

其中,安全依恋和疏离依恋的个体通常会用积极的眼光看待自我。

但是,在对他人的看法上,安全型依恋和疏离型不同,安全依恋对他人有积极的看法,疏离依恋则是不相信他人,对他人持负面的看法。

痴迷型与恐惧型依恋的个体都持有消极的自我态度。但是与痴迷型依恋个体不同的是,拥有恐惧型依恋的人对他人有消极和负面的态度,而痴迷型依恋的人则以积极的眼光看待他人。

看到这里,曹老师考考你:小A在关系中很难信任她的对象,经常会问对方“你真的爱我吗?”“我觉得自己一点都不好看,你会不会不喜欢我了”,有时候对一些事情很在意,但是对对象并不表达出来。和对象有争执的时候,也不喜欢表达自己的需要,更多时候是通过逃避或者一言不合就拉黑的方法应对。你觉得小A的依恋类型是什么呢?

不同依恋关系的影响

大家可能对自己的依恋类型有了一个初步的判断。但是尽量不要进一步认定“难怪我总是患得患失,原来我是痴迷型依恋”——了解自己是帮助自己更好生活的第一步。依恋类型并不能完全决定你的亲密关系或其他人际关系。

认识你和对方的依恋类型,你会发现,不同依恋类型的人对关系的期待和判断是不同的。比如你是痴迷型依恋的人,你会很需要对方表达出确定的、满满的爱意,但是你的伴侣刚好是疏离型依恋,他对于爱的表达是不喜欢的。也许这样一段关系的确很辛苦,需求的满足无法匹配,但你们认识到背后的根源以后,或许可以尝试更多的为对方考虑,调整自己的依恋习惯——是的,依恋类型是可以调整甚至改变的。

调整依恋类型的方法

1.理解你和你的交往者的依恋类型。在一段关系中,你可能不需要太多爱的表达和确定性——也许是因为你目前是偏回避型。你知道你的伴侣爱你,他们也应该知道你爱他们,所以为什么要一直说呢?但也许他们确实比你需要更多的保证。

2.交一个安全型依恋的朋友,有意识地学习他在人际交往中的模式和方法。并和他多进行沟通,看看对于同一人际交往困扰,你们的理解有何不同。尝试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调整自己对于关系的一些认知误区。他人的支持与鼓励也能助你挑战自我,尝试新方式,获得新体验。

3.与你的交往者合作,改变你的依恋类型。当你焦虑时,请伴侣给予耐心与宽容,并承诺从焦虑的源头着手改变。对方如果理解你的焦虑,便会知道安慰和包容你,而建立长久信任才是关键。如果你喜欢回避,告诉伴侣应适时给予空间,同时温柔引导你进入亲密关系。

心理驿站留言板

欢迎你的留言!

曹老师会选择合适的问题进行公开回复

国际中文学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邮政编码:100083

电话:010-82303400,传真:010-82303965

技术支持:北京语言大学信息化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