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3日,国际中文学院成功举办了传承与创新系列讲座之“国际中文教育学生低龄化问题再思考”主题讲座。此次讲座旨在深化学界对儿童语言学习领域的研究,以积极应对国际中文教育低龄化趋势。本次活动荣幸邀请到李宇明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国际中文学院院长沈庶英教授担纲主持。我校师生与来自北京多所高校的同行济济一堂,现场气氛热烈、座无虚席。

讲座伊始,李宇明教授以语言发展的三大维度为切入点,献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开场。他首先强调了语言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并深入分析了语言教育的低龄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李教授进一步探讨了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利用技术手段赋能语言教育。


本次讲座深入探讨了海外汉语学习者的低龄化,是近些年广受媒体关注但并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的汉语国际教育新现象。据估计,低龄化的平均水平可能已达50%,一些国家达到或超过60%,且仍呈快速发展之趋势。低龄化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海外华人母语传承的带动,孔子课堂的推动,各国政府的重视等,但根本原因还是中国的发展。低龄化是国家发展到可以带动他国发展时的产物,是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少年儿童凭兴趣习得语言,最易建立语感和语言感情,甚至产生跨文化认同。而以往的汉语国际教育体系多是为成人准备的,亟需进行全方位的适应,更新理念,制定新的汉语国际教育规划,积极开展适合低龄化的教学研究。此外,还应看到低龄化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深远影响,它将带来来华留学人数的激增,学习内容可能涉及中国高校的所有学科,对语言教育和学科教育都会提出新要求,中国高等教育需要做出国际化的全面准备。

此外,李教授还引入了K12教育概念于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并强调K12的本土化至关重要,这要求我们必须对国际中文教育的低龄化趋势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从而为儿童语言学习提供更为贴合实际的策略指导。在讲座的尾声部分,李教授指出,学界对儿童语言学的研究任重道远,现有的研究大多侧重于理论验证,而非真正聚焦于儿童语言学的实际需求。他呼吁,我们应该加大对儿童语言发展规律的研究,以期更好地助力儿童语言学习。这不仅是未来研究的迫切任务,更是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向前发展的重要方向。

讲座结束后,沈庶英院长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简要总结。她首先对李宇明教授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并对李教授出浅入深的讲述给予了高度评价。沈院长表示,此次讲座不仅让我们收获了宝贵的研究方法,更重要的是为国际中文教育、特别是低龄儿童教育指明了研究方向和任务。

本次讲座为听众提供了一次全面而深刻的中文教育审视,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和启迪。在此,我们诚挚鼓励国际中文学院的莘莘学子,秉持持续学习的热情与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为推动中文教育的全球化进程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