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9月27日,国际中文学院组织了160余名高年级留学生前往通州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参观学习。这是本学期高年级语言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成果,是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和大运河文化带的龙头工程,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标志性项目。
“京华通惠 运河永济
——北京与大运河历史文化展”参观
学生们主要参观的“京华通惠 运河永济——北京与大运河历史文化展”基本陈列以围绕大运河与北京相辅相成的关系为主题,以人、水、城为内容主线,讲述从春秋时期运河肇始到当下大运河文化带的故事。通过参观,学生们可以直接体会北京民间老话“大运河漂来的北京城”,看到今天大运河在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方面的突出成果。这与国际中文学院高年级留学生学习的课文《运河申遗,梦圆多哈》内容紧密契合。中文综合第三教研室以此为出发点,精心选择了此次语言实践的目的地。在博物馆里,留学生在老师们的带领下,一边兴致勃勃地欣赏各种陈列,一边认真细致地观看文物介绍,不时提出一些有意思的问题与老师、同学交流,感受不一样的户外课堂,体验独特的“跟着书本去旅行”。



“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展参观
2024年6月27日至2024年10月10日,“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展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展出。本次展览汇聚了12家博物馆及文博机构,展出了极具古蜀文明特点的文物265件(套),从雄伟壮观的青铜大立人像,到充满神秘色彩的戴冠纵目青铜面具,再到璀璨夺目的金面具青铜人头像,这些文物凝聚着古蜀人的智慧与创造力,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璀璨辉煌。





通过实物参观与课文《发现“中国”》内容相对照,学生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三星堆文化的美与震撼,被中国古文化的神秘所吸引,激发他们对中华文化的兴趣,促进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与理解,进而充分认识文物保护与交流对于深入了解世界各国文化与促进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与课文《发现“中国”》中“何尊”造型相似的青铜器
通过这次语言实践活动,留学生身临其境走近历史古迹,感知运河文化与三星堆文化,既增进了对我国文物遗产和历史文化的深入了解,又领略了古都北京在新时代的巨大变化和勃勃生机,大家都纷纷表示收获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