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至7月16日,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教育专业2024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次夏令营收到了国内百余所高校108名优秀大学生报名。经过资格审查、材料审核、综合评估等环节,最终确定了来自南开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院校的96名优秀大学生参加。
7月15日上午,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学院院长沈庶英出席开营仪式并致欢迎辞,国际中文学院党委书记梁彦民、副院长朱彤、通识教育中心主任金海月、华文教育系主任王锐、副处级组织员高美娟出席开营仪式,仪式由梁彦民书记主持。
沈庶英院长对参加夏令营的优秀同学表示热烈欢迎,向同学们介绍了学校概况、历史沿革、汉语国际教育学科框架、教育教学荣誉称号与世界知名校友,展示了丰富的实习实践机会、完备的硬件设施、多样的校园活动,并欢迎同学们报考北语,祝愿同学们在夏令营收获多多。


开营仪式后,名师讲坛、优秀学子论坛、综合考核等环节依次开展。
国际中文学院通识教育中心主任金海月、副院长朱彤先后主持名师讲坛环节。
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院院长吴应辉以“国际中文教育新动态、新领域与新方法”为题,指出世界格局的转变、学科体系的构建、虚拟空间的发展必将加速中文国际传播,列举了诸多值得开展深入研究的新领域并提出了前沿问题,详细阐述了问题本位研究法、全球视野比较法、整体系统分析法三种研究方法。


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院博士生导师郑艳群以“国际中文教育中的数字素养与未来教学”为题,以使用ChatGPT绘制关于“未来教育”的图片为引,讲解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汉语教学的案例、多媒体汉语教学的特点、可用于中文教学的智能工具和平台,指出在教学中应科学、合理、实用、有效地应用数字技术,拥抱未来的数字世界。


汉学与中国学学院副院长李萍以“国际中文教育视野下的跨文化交际案例与实践”为题,以《西游记》的跨文化影视传播为切入点,例举了声调教学、问候语、数字教学与数字文化等跨文化教学实例,探讨了相亲、饮食、秩序、朋友、宗教等跨文化问题案例。

国际中文学院党委书记梁彦民以“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体系的发展与创新”为题,分别从国际中文教育水平等级标准发展历史、《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的内容与应用、国际中文教育标准建设与学科体系的创新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应用中文学院院长苏英霞以“汉语语法教学案例分析”为题,讲解了语法教学的两个基本环节、四个步骤、三层设计理念,展示了优秀的语法教学案例,鼓励汉语教师不仅要会教汉语更要教好汉语。


在优秀学子论坛上,优秀中研在校生张明珠、优秀海外志愿者刘文琳、优秀外研毕业生陈忠德作为代表,围绕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安排、学术科研、志愿活动、学校活动、研会工作、海外孔子学院教学实践、硕士阶段的学习策略与社交经验等方面与营员们进行了干货满满的分享,并鼓励营员们奋发向上,在充实的校园生活中磨炼意志、积累经验,践行“让中文走向世界,让世界向中国走来”的使命和担当。交流互动环节,营员们踊跃提问,气氛热烈。



学院组织了20位研究生导师对营员们从专业基础、科研潜力、外语能力、个人规划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最终82名优秀营员脱颖而出。
闭营仪式上,国际中文学院副处级组织员高美娟宣布了优秀营员名单。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李文成解读了研究生招生与培养政策,解答了夏令营活动及考核安排等营员们关注的问题。梁彦民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国际中文教育是时代所需、北语所需、发展所需,青年学子们应适应新时代的呼唤和学科发展的使命做好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深化理论研究,拓展人生的宽度,增加情感和个人成长的温度,在美好的青春年华放飞梦想、坚定信念,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本次夏令营活动是北京语言大学着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吸引优质生源的重要举措,同时促进了各高校优秀大学生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展示了我校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的影响力,激发学子们努力成为北语国际中文教育中的一员,增强对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使命的认同和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