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2日,国际中文学院汉语言系文史哲教研室按照本学期工作计划,召开了第一次教学研讨会。国际中文学院沈庶英院长及全体文史哲教研室教师参会。会议由教研室主任张书杰老师主持。
首先由各位任课教师对本学期开学以来的教学情况做了交流,进一步探讨了建立本科生和研究生导师团队的可能性。周月琴等老师结合自己的工作介绍了各自课程的开展情况,提出要努力在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文学教学内容之间找到最佳的契合点,并就成立导师团队问题建言献策。老师们均表示成立导师团队在具体教学工作中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丰富教学内容并便于分担教学工作任务。
杨茜老师分享了其在法国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的教学经历和教学经验。她介绍了该学院的历史发展、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等情况,说明不同于国内面向来自世界各地留学生的中文教学,该校主要面对法国学生,属于国别化教学,因此具有本土中文教学的特点。虽然此前的疫情对学生到海外留学产生影响,但学习中文的学生人数和学习热情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和减弱,中文教学仍然富有活力。
沈庶英院长在听取了老师们的研讨内容后,做了总结发言。她谈到文史哲教研室要充分发挥教师各自的优势,更好地体现教研室教学内容特色,积极总结凝练教学成果,并要充分运用新兴科技手段展示教学工作成果,形成富于特色的面向留学生的文史哲教学品牌。关于导师团队的建设,沈院长指出,由于教研室各位教师教学内容联系非常密切,建立导师团队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指导都更易于形成团体力量,对指导学生选题、选用研究方法、资料搜集、调查活动的开展和研究内容的深化都助益良多,也对指导教师自身研究课题的申报、对青年教师培养及事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她还鼓励全体教师要努力尝试结合学院的中文教学成果积累、教师本人海外教学体会,面向海外教学机构的需求,编写出适用于海外教学机构的国别化教材,增强学院和北语的影响力。
本次研讨会为老师们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针对会上提出的众多涉及教学、科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文史哲教研室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落实,助力国际中文学院平稳、快速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