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入口 | 教师入口
学校主页
优秀毕业生(一)| 郑子怡: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2024年06月05日 11:16点击:[]

时间如白驹过隙

转眼又到了毕业的季节

学习榜样 激励自我

让我们共同走进优秀毕业生们的故事

聆听他们的精彩分享

个人简介

- 郑子怡 -

国际中文学院优秀毕业生

2021级 国际中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共党员

- 在校曾任职务-

国际中文学院2班班长、院研究生会主席、院研究生第一支部组织委员。

- 获奖经历 -

曾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校级优秀学生干部、校级优秀共青团员、学部优秀学生干部、学部优秀班集体、二等学业奖学金等荣誉。

- 毕业去向 -

成功上岸烟台市某小学语文教师岗位。

-毕业寄语-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作为一名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技能,无疑是首要任务。研一阶段是课业最繁重的一年,各种必修课、选修课还有磨人的小组作业以及晦涩难懂的导师课,无疑将尚在乌托邦的我强行拉回现实。我并未因这落差而消极度日。路虽远,行则将至。我习惯将任务按照自己的计划分散于多个时间段,这样每天都很充实,不仅没有ddl带来的压迫感,而且每次完成一个小目标都会很有成就感。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我在研一修够了所有的学分,平均学分绩点3.85。除此之外,导师指导我们学习《汉语多功能语法形式的语义地图研究》一书,尽管每周的学习汇报十分艰难,我却乐此不疲,对前沿的“语义地图”十分感兴趣。课余,我也积极研读相关文献,完成一篇小论文《基于汉语研究实际的语义地图建构步骤》,并于第19届国际中文教育学术研讨会宣读。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我对学生工作一直非常感兴趣,热衷于活动策划。因此,我竞选了班长,加入了研究生会,并积极参加各种志愿活动,如“第四届来华留学生本科教育高峰论坛”志愿者 、汉语学院“第十九届科研报告会”志愿者、北京语言大学第十八届"世界文化节"行政中心志愿者。在研会做活动的日子,是我最宝贵的时光。我享受写策划时的烧脑和小火花,享受筹备、举办活动时的抓马和成就感。研会任职期间,全程参与举办了就业经验分享会、毕业生联欢会、元旦晚会、留学生风采展等大型活动,从中获得的经验与体验,是我一生的财富。

除了教学相关的实习,我还向许多互联网大厂投了简历,最终先后有了在百度和阿里巴巴大文娱担任HR实习生的经历。这样的经历或许在即将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我的人生中是唯一的,我也很庆幸当初自己是敢于尝试的。

昨日之深渊,今日之浅谈。

现在回想起研三求职之路,不过尔尔。但是每当翻看当时生活的记录,那种压抑的气息却总扑面而来。2023年8月-10月份,秋招简历全部石沉大海;2023年10月-2024年1月份,国考、京考、山东省考全部酣畅下岸;2024年1月-2024年3月份,山东事业编统考失败。可以说,我大半年的时间都在试错,我焦虑、崩溃、夜不能寐,第二天却还是得按时坐在令人窒息的座位。就这样,在一次次的心理重建中,终于迎来了曙光。在事业编考试失利后消沉了一周,偶然看到烟台某区的教师编人才引进,我报名后第二天便出发去烟台学习,经过笔试面试,最终以一个不错的成绩成功上岸。我想说的是,不要埋怨以前的自己作出了错误的决定,她当时一个人站在大雾里也很迷茫。人生很长,宇宙很大,容错率高得难以想象,希望我们都永远有重新出发的勇气。

国际中文学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邮政编码:100083

电话:010-82303400,传真:010-82303965

技术支持:北京语言大学信息化办公室